近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6月11日上午,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司局主要負責同志出席。
11月24日,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專題培訓班在南京開班,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作了題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專題講座。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江蘇省副省長趙世勇出席開班儀式并致辭。
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是落實中央新發展理念、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近期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五個方面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提出了重要要求和根本遵循。上海是最早開展“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實踐的城市之一。我們理解,要落實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重大責任,就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以新體系建立為契機創新國土空間規劃資源管理邏輯,以“多規合一”規劃體系保障一張藍圖干到底,以“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和“審批制度”雙改革再造規劃許可管理模式,以“規劃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努力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實踐和治理水平。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印發的《關于加強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從規范規劃編制審批、嚴格規劃許可、健全規劃全周期管理、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和強調了國土空間規劃監督管理要求,為國土空間規劃法出臺前的過渡期做好規劃監督管理提供了工作指引。從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領域問題整改實踐來看,《通知》深度契合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改革的現實要求,針對重點問題及時發聲,維護規劃嚴肅性和權威性的同時,立足長遠、面向實施,提出全周期管理的要求,還清晰地明確了規劃工作的紀律,利于后續執行。